鹭鸶

鹭鸶朗读

雪衣雪发青玉嘴,群捕鱼儿溪影中。

惊飞远映碧山去,一树梨花落晚风。

译文

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,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。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,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。

突然,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,背衬着碧绿的山色,向远方飞去,那洁白的身影,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。

注释

鹭鸶:此指白鹭,羽毛为白色,腿很长,能涉水捕食鱼、虾等。

青玉:蓝绿色的玉。

群捕:许多只鹭鸶在一起捕食。溪影:溪中的影子,形容溪水清澈。

碧山:指山色青绿。

落晚风:在晚风中飘落,随晚风飞舞。

鹭鸶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。从诗的内容看,诗人被晚风中的白鹭迷住了,从而触景生情,创作了这首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李月辉.名画唐诗佳句欣赏: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,2002:456-457

  “雪衣雪发青玉嘴,群捕鱼儿溪影中。”开首两句,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赞语,而是通俗朴白的写实,然而就是这样一落笔,一群“雪衣公子”洁白美丽的形象,夕阳西下,蔽于溪影之中待机捕食鱼、虾的习性和机智,却全被描绘出来了,同时,诗人的迷恋之情也寓于其中了。白鹭那洁白的羽毛很美,故有“雪衣”、“雪衣公子”的美称。诗人正是被白鹭的这一特色所吸引,所以从这里切人表现白鹭的精神,表达自己的迷恋之情。而两个“雪”字的连用突出的是白鹭的“形”,其“神”尚未现,诗人巧妙地把它放在惊飞远去的情景中精心描绘,以

  “碧山”相托,以“梨花”比喻,笔触空灵,而白鹭的精神也就显露出来了。第三、四句:“惊飞远映碧山去,一树梨花落晚风。”一个“惊”字,便把眼前之景推向了远处,顺势以“碧山”映衬出飘然远去的白鹭,而这群飘飞的白鹭又装点了青绿色的远山。山青鹭白,晚霞渐逝,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。真是情景交融、自然浑成。可是,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,他接着展开想像的翅膀,好像暗暗地问了自己一句:“远映碧山”的点点白鹭究竟像什么呢?哦,像雪白的梨花在静谧而轻轻的晚风中飘然落下的美妙景象!

 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鹭鸶溪中捕鱼,朴白平实,似无余味,其实为后边的惊飞远去营造了气势。“一树”承“群捕”,“梨花”应“雪”字,读来晓畅自然,无一点造作之感。这首诗在许多咏鹭诗中别具一格,而且它的最后两句也可以说是咏鹭诗中的名句。后人的一些咏鹭名句,如元代顾瑛的“白鸟群飞烟树末,青山都在雪花中”(《泊垂虹桥口占》)、清代郑板桥的“忽漫鹭鸶惊起去,一痕青雪上西山”(《潍县竹枝词四十首》)等,很可能就是受了杜牧的影响创作的。

杜牧

杜牧(公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兆万年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称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李商隐并称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世称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》。 ...

杜牧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陈永正

金石公知重,閒摩暮复朝。时艰心自热,骨立毁难销。

奇字蟠胸得,豪怀向日饶。森森化云去,一代溉新苗。

()

海内交游更许谁,百年心事藉君知。江陵他日芭蕉雨,应忆城西送我时。

()
陆初望

鄱阳湖边停短桡,登山山石森岧峣。累累奇怪相轕轇,便逢名画难为描。

饥鹰侧翅摩九皋,怒猊攫爪窥云坳。立者如鹤伏者猱,涧边卧者如潜蛟。

()

疏懒而今成自然,醒来不是听鸡年。

霜风一夜寒多少,重理禅衣覆足眠。

()

长城万馀里,宫阙入浮云。飂风驱秋雁,榆黄华叶陨。

羲和无停轨,颓光惨萧辰。断尾掉泥涂,无为豢牺牲。

()
陈登

龙河花下送师归,吴楚千峰一锡飞。到日亲朋如借问,乡心迢递宦情微。

()